close

白朮:苦甘溫。苦寫在前頭的意義?

地黃(生):甘苦寒。甘寫在前頭的意義?

  今天老師難得中間下課,所以趕快纏住老師問了許多
的疑惑:老師似乎心情不錯,長久的困惑終於獲得解答:

  1.老師舉白朮與茯苓為例:

  白朮:苦甘溫,即燥濕 -> 健脾胃 -> 散寒

  茯苓:甘平(甘溫),即健脾(和胃) -> 滲濕

  學生:放在前面的是否可以想做是主要功能?

  師曰:大略可以這樣看,白朮苦以燥濕,燥濕故可以
健脾胃。即苦為其主要功能,甘是因為古人覺得其有健脾
胃之附加效果,所以增之。茯苓則是甘緩健脾,增加脾胃
之功能,脾胃健運後能升清降濁,所以可滲濕。

  2.學生:老師之前上課似乎提過藥物之五味不一定為
其滋味,更多的是對其功能的描述,哪如何區別之?

  師曰:如果滋味與其功能相符,則其規律性最佳,我
們可依其規律性來研究藥物。(老師並沒說規律性佳是否
效果就好)

  那如何區別之呢?拿生藥吃吃看即知。(我當場傻眼
,如果有毒的話不就......不過想想好像也只有這個方法。)

  3. 「藏象之五藏,其概念不等同於藥物歸經之五藏。」

   學生:藏象之五藏是單指西醫物質本體的五藏嗎?

  老師:非也,藏象之五藏有其藏象之生理、病理功能,
有其藏象之本質。

  學生:老師的意思是指藏象之五藏有功能上、物質上
的含義,而藥物歸經之五藏多只有功能之含義,故不盡相
同?

  老師:然也。

  我的想法是,藏象之五藏,有其生理、病理的含義,
也有其臟腑物質本體的含義。但是藥物的性味,多半只有
調整五藏的功能,並沒有補五藏的物質本體。所以藏象之
五藏概念,與藥物五味四氣中隱含的五藏概念,不盡相同。

  如麻黃辛苦溫,其「辛」發散,調整的是肝、肺的生
理功能。(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以辛補之,以酸散之
。)而中藥中實際增補臟腑物質本體的藥極少,老師舉了
個千金方中,羊肝治夜盲的例子。但是這種「以形補形」,
直接補到臟腑本體的藥極少,而且若到需要補臟腑本體的
時候,往往到病情嚴重,且無論中西藥幾乎都無藥可用。
(後面這句我存疑,如果以大劑蔘附湯或獨蔘湯,辯證論
治處理,應仍有一線生機?)

  而歸經即後人以藥物之四氣五味整理出的系統,如同
橋樑般,將藥物的四氣五味,與藏象之五藏對應起來,若
其對應性最佳時,即最佳之用藥。如上述麻黃辛苦溫,即
後人將其歸於入肺經,表示其可用於肺經的病理狀態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